而在这个漫长而特殊的时期内,旅游行业中,或说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应对措施,也会导致很大的差别,有的企业已难以经营,而有的企业损失较小或在默默积蓄力量。
不管是按容器收费,还是按重量收费,或按垃圾袋(券)收费等,都要做足功课,尤其是最为核心的环节收费标准,要根据当地居民收入水平,考虑经济承受能力,要充分体现公平与正义。(2月14日 红星新闻)毋庸置疑,居民生活垃圾按量征收,不仅能促进从源头上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大幅度降低环境污染,也是减少居民生活垃圾的有效路径。
2018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部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部分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逐步建立差别化的收费制度,实现计量收费。其次,架构正向激励机制,让生活垃圾按量征收,减少推行阻力。低收入群体对收费价格较为敏感,倘若没有合理的制度保障措施,他们可能站到政策的对立面。实际上,居民生活垃圾按量收费,已有了顶层制度设计。颇具欣慰的是,类似的办法已开始在一些地方实践。
各地的探索过程中,不妨制定出低收入群体征收免征额,超过免征额度再付费,对购买垃圾袋给予适度优惠等,来保障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在健全价格收费制度方面,《指导意见》提出全面落实生活垃圾收费制度,推行非居民用户垃圾计量收费,探索居民用户按量收费。在全省率先组建了乡镇环保工作站,2019年全省推进乡镇环保站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新污染物不容忽视,防范体系亟待完善。当前,城镇化持续推进,城市人口总量持续增加,产业经济仍保持较快发展,资源消耗总量、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处于较高水平,通过末端治理进行减排的潜力已十分有限,绿色低碳发展转型进程有待加快。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与绿色产业发展不充分的矛盾一直存在。《规划》总结了十三五主要工作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未来五年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总体目标、规划指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为十四五期间在更高水平上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水生态环境改善为核心,统筹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污染减排与生态扩容两手发力,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努力实现有河有水、有草有鱼、人水和谐。努力降低煤炭使用增量及占比,推广使用非化石能源。
优化完善绿色生活设施。完善农业资源利用循环体系,加快废弃农膜、农药包装物等农业废弃物回收体系建设,以秸秆还田和能源化利用为重点,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推进无废农业建设。三、重点任务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认真做好绿色承接产业转移,毫不放松推进环境治理,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成果,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环境问题整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进玻璃、建材等行业污染深度治理。
落实河长制度,强化河流监管,重点做好涡河、茨淮新河、西淝河、芡河、北淝河等主要河流保护,建立上下游联防联控机制,健全部门协同、全民参与工作机制,实施河流全流域、全要素、全联动管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距离落地见效仍有差距,一些地方责任落实、压力传导不到位,部分领导干部生态环保认识有偏差,不能妥善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5%,完成288个耕地土壤-农产品的5种重金属协同监测,开展亳州市中药材产地土壤质量调查评估工作。做好烟花爆竹禁燃禁放工作。
持续开展饮用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估,稳步推进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面源治理。实施含VOCs产品源头替代工程
十三五末,我市PM2.5平均浓度为47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19%,优良天比率70.2%,比2019年增长13.7个百分点,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创新推动快递、外卖包装减塑,切实减少白色污染。
推进天然气储气项目建设。完善农业资源利用循环体系,加快废弃农膜、农药包装物等农业废弃物回收体系建设,以秸秆还田和能源化利用为重点,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推进无废农业建设。以引江济淮入亳清水廊道保护为重点,开展水系生态修复,加强水生植被恢复、自然湿地恢复和污染源整治,沿岸截污、清淤疏浚等工作。6.践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推进不具备整治条件的化工企业关闭或搬迁至合规化工园区,并加强化工园区管理。4.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待加强。
到2025年,工业涂装、包装印刷VOCs综合去除率不低于60%。全面推行绿色施工,将绿色施工纳入企业资质评价、信用评价。
强化工业VOCs治理,大力推进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源头减排,推动园区涉VOCs重点企业污染防治设施升级改造。将服务六稳六保工作贯穿环境监管全过程,办理6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确定正面清单企业94家,对3家企业轻微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免罚。
削减非电力用煤,开展燃煤锅炉整治,加快淘汰使用高污染燃料的工业锅炉。将市中心城区及周边乡镇划分为9个大网格、73个中型网格、441个基础网格,市领导带头履行网格化包保责任,下沉一线。
部分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不尽合理,企业生产区域与居民住宅、商业区混杂带来的污染纠纷问题较难化解。推进亳州永康医疗废物处置有限公司项目扩建,日处理能力由5吨提升到15吨。环境治理效能显著提升。加快发展新能源车辆,推广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非道路移动机械。
努力实现大宗物资运输以铁路和水路为主。国家对温室气体减排、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尚需进一步提升。
每年动态更新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单,开展监督性监测并向社会公开。在全省率先组建了乡镇环保工作站,2019年全省推进乡镇环保站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通过保护、恢复和改善土地、河流湿地、绿地等措施,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的气候韧性和生物多样性,增强生态系统固碳功能,提升各类自然资源碳汇水平。加强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排放管理。
提升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到2025年,溶剂型工业涂料、溶剂型油墨使用比例分别下降20%、15%,溶剂型胶粘剂使用量下降20%。推进化工、包装印刷、工业涂装重点行业企业VOCs排放在线监测建设,落实源头-过程-末端-运维全过程管控。其中约束性指标11项,预期性指标6项。
大力发展城市公交、自行车和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提高绿色出行比例。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快公交、环卫、邮政、出租、通勤、轻型物流配送车辆及政府机关的新能源或清洁能源车辆的应用,2023年底前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80%以上。
生态环境领域统筹协调机制仍需完善,责任考核体系有待健全,环境问题发现查处机制、生态补偿机制还需调整。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开展一厂一策系统化整治,解决污水处理能力片区不均衡问题,精准开展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程。
完善自行车道、步道系统建设,鼓励群众低碳出行。规模工业涂装行业电泳、喷涂、干燥等环节,包装印刷行业烘干环节,建设适宜高效VOCs治理设备。